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中文版)
 (080102)
  
 一、专业简介
 山东大学力学学科最早由我国著名力学家、教育家刘先志教授于1957年在当时的山东工学院创建,并于1978年首次成立力学师资班培养力学专门类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教授为该届学生的优秀代表。2001年恢复“工程力学类”本科生招生。本专业已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工程力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力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工程力学专业现有教师32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4人,95%具有博士学位,16人具有一年以上海外教学科研经历。
 工程力学专业以学生培养为中心,坚持知识学习和人格培育并重,全程实行小班制和导师制培养,理工交融,厚理科基础,重工程实践,毕业生深造率和就业质量高。通过产学研赛协同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适应不断促新的交叉学科和新工科的自主学习能力,毕业生具有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
 紧密结合国家新时期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需求,以高新前沿技术和重大工程问题中的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为导向,以培养最优秀的复合型工科基础人才为己任,建设国内特色一流的工程力学专业。坚持“理工交融、学研并重”的培养理念,适应机械、土木、航空航天等工程领域对力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依托山东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和学科交叉优势,实施“产学研赛”协同创新,培养人文素质全面、数力基础厚实、具有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研究型杰出人才。
 本专业实行土木大类招生,入校第一年实行分流。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的社会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跟踪力学学科发展前沿以及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人格;具有坚实的力学基础与数学基本理论、良好的科学思维、较强的科学研究与实验能力,系统掌握与工程力学紧密相关的基本工程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合作、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能够从事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的应用研究型杰出人才。毕业后可进入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在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事业单位,能够胜任重大装备的理论研究、系统开发、设计制造等多方面的工作。毕业五年左右能够成为机械、土木、船舶、航空等相关领域内的技术骨干和业界精英。具体分解为:
 培养目标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人格;
 培养目标2:具备坚实的数学和力学基础、良好的科学思维、较强的科学研究与实验能力,能够从事力学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
 培养目标3:系统掌握与工程力学紧密相关的基本工程技能,能够从事相关工程应用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创新;
 培养目标4:能够在应用工程领域的科学团队中有效地沟通、合作、组织、交流与协作。
 三、培养要求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的毕业要求:
 1. 知识要求
 知识要求A: 具有必要的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了解艺术和体育知识
 熟悉社会科学基本知识;熟悉哲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心理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系统掌握数学基本理论;掌握复变函数、数学物理方法等力学分析中的数学力学综合解析理论;熟悉大学物理的基本知识。
 了解基本的艺术和体育知识,具有基本的艺术鉴别和欣赏能力,熟悉一项以上的体育项目。
 知识要求B: 具有工程力学专业知识,了解力学学科及相关领域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系统掌握工程力学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等力学知识;掌握工程制图基本原理与相关的基本工程技能;掌握数值模拟技术需求的有限差分与有限元等计算力学基本理论体系;熟悉力学问题数值计算过程中的编程计算与优化方法;熟练应用相关工程领域中常用的工程分析软件;了解本学科前沿动态与发展方向。
 知识要求C: 具有工程力学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及前沿课题的知识,掌握主要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   
 了解土木、机械、航空航天等与力学紧密相关工程科学领域内的基本知识;了解工程安全、节能减排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通用的计算理论与方法;熟练应用相关工程领域的专业软件。
 2. 能力要求
 能力要求A: 具有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发现、辨析、质疑、评价力学及相关科学或者工程领域的现象和问题,表达个人见解。
 具备分析和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并掌握其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应用中实际力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掌握综合应用力学专业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思维和方法,具有创新意识,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设计、开发和工程应用研究;
 能力要求B: 掌握必要的研究方法,能够对力学及相关领域的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
 具备应用力学和物理基本原理分析相关问题的基本技能;系统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学科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力学实验操作能力及工具应用能力,具备综合运用数学与力学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以及应用数学和计算力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力学及工程中经典问题的基本能力。 
 能力要求C: 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获取和加工信息,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跟踪并获取信息的方法;熟练掌握本学科相关科技英文,具有阅读、写作与交流能力;熟悉本学科各类信息获取的方法与途径,并能根据所获信息进行综合研判,并加以解决力学或相关工程科学中的力学问题。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有效综合利用力学基本理论或原理辅以计算方法解决相关应用工程学科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要求D: 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方式与同行、公众进行有效沟通,能够规范撰写科学论文和学术报告;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进行有效的技术沟通和交流。
 3. 素质要求
 素质要求A: 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人文素养,强烈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
 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高尚的品德,能自觉遵守科学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挑战和挫折的乐观主义态度;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素质要求B: 领导意识和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并作为成员或领导者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伦理和个人价值取向。
 素质要求C: 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
 了解国际动态,关注全球重大问题,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素质要求D: 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
 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跟踪并获取信息的方法;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接受工程力学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发展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和安全意识;能够认识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并加以判断和自我约束。
 素质要求E: 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习惯,能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并发挥创新能力,独立理解和判读力学前沿科学研究发展动态。
 四、核心课程设置
 工科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实验力学、计算力学、振动力学、流体力学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等。主要专业实验包括实验力学、振动测试技术、流体力学、力学创新综合实验等。实习实训包括工程创新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共7周。毕业论文(设计)14周。
 六、毕业学分    162.5学分
 七、标准学制    四年
     允许最长修业年限     六年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九、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
 
  
   
    
     | 课程性质 | 课程类别 | 学分 | 学时 | 占总学分 百分比 | 
    
     | 必 修 课 |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 理论教学 | 25.5 | 32 | 472 | 792 | 15.69% | 19.69% | 
    
     | 实验教学 | 课内实验课程 | 0 | 0 | 0% | 
    
     | 独立设置实验课程 | 0 | 0 | 0% | 
    
     | 实践教学 | 课内实践课程 | 2.5 | 192 | 1.54% | 
    
     | 独立设置实践课程 | 4 | 128 | 2.46% | 
    
     | 学科平台基础课程 | 理论教学 | 31.3125 | 33 | 501 | 555 | 19.27% | 20.31% | 
    
     | 实验教学 | 课内实验课程 | 0.1875 | 6 | 0.11% | 
    
     | 独立设置实验课程 | 1 | 32 | 0.62% | 
    
     | 实践教学 | 课内实践课程 | 0.5 | 16 | 0.31% | 
    
     | 独立设置实践课程 | 0 | 0 | 0% | 
    
     | 专业必修课程 | 理论教学 | 41 | 69.5 | 656 | 800+27周 | 25.23% | 42.77% | 
    
     | 实验教学 | 课内实验课程 | 1.5 | 48 | 0.92% | 
    
     | 独立设置实验课程 | 1 | 32 | 0.62% | 
    
     | 实践教学 | 课内实践课程 | 2 | 64 | 1.23% | 
    
     | 独立设置实践课程 | 24 | 27周 | 14.77% | 
    
     | 选 修 课 | 专业选修课程 | 理论教学 | 12 | 12 | 192 | 192 | 7.38% | 17.23% | 
    
     | 实验教学 | 课内实验课程 |   |   | 0% | 
    
     | 独立设置实验课程 | 0 | 0 | 0% | 
    
     | 实践教学 | 课内实践课程 | 0 | 0 | 0% | 
    
     | 独立设置实践课程 | 0 | 0 | 0% | 
    
     |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 理论教学 | 10 | 14 | 160 | 224 | 6.15% | 
    
     | 实验教学 | 课内实验课程 | 0 |   |   | 
    
     | 独立设置实验课程 | 0 |   |   | 
    
     | 实践教学 | 课内实践课程 | 4 | 64 | 2.46% | 
    
     | 独立设置实践课程 | 0 |   |   | 
    
     |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 2 | 2 | 32 | 32 | 1.23% | 
    
     | 毕业要求总合计 | 162.5 | 2595+27周 | 100% | 
    
     | 
 | 
 | 
 | 
 | 
 | 
 | 
 | 
 | 
 | 
 | 
 | 
 | 
   
  
  
 注:1.通识教育核心课程14学分包含4学分创新创业教育荣誉学分,为必选学分。
     2.专业选修课程只需填写最低修业要求学分与学时数据。
 十、工程力学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 课程类别 | 课程号/课程组 | 课  程  名    称 | 学 分 | 总 学 时 | 总学时 分配 | 考核方式 | 开设学期 | 备   注 | 
    
     | 课内教学 | 实验教学 | 实践教学 | 
    
     | 通 识 教 育 必 修 课 程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 | 96 | 64 |   | 32 |   | 1-6 |   | 
    
     | sd02810380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48 | 48 |   |   |   | 1-6 |   | 
    
     | sd0281035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3 | 48 | 48 |   |   |   | 1-6 |   | 
    
     | sd0281046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64 | 32 |   | 32 |   | 1-6 |   | 
    
     | 00070 | 大学英语课程组 | 8 | 240 | 128 |   | 112 |   | 1-2 | 课外112学时 | 
    
     | sd02910630 | 体育(1) | 1 | 32 |   |   | 32 |   | 1 |   | 
    
     | sd02910640 | 体育(2) | 1 | 32 |   |   | 32 |   | 2 |   | 
    
     | sd02910650 | 体育(3) | 1 | 32 |   |   | 32 |   | 3 |   | 
    
     | sd02910660 | 体育(4) | 1 | 32 |   |   | 32 |   | 4 |   | 
    
     | sd01331740 sd03011630 | 计算思维 | 2 | 32 | 32 |   |   |   | 1-2 |   | 
    
     | sd06910010 | 军事理论 | 2 | 32 | 32 |   |   |   | 1-2 |   | 
    
     | sd09010070 | 形势与政策(1) | 0 | 16 | 16 |   |   |   | 1 |   | 
    
     | sd09010080 | 形势与政策(2) | 0.5 | 16 | 16 |   |   |   | 2 |   | 
    
     | sd09010090 | 形势与政策(3) | 0 | 16 | 16 |   |   |   | 3 |   | 
    
     | sd09010100 | 形势与政策(4) | 0.5 | 16 | 16 |   |   |   | 4 |   | 
    
     | sd09010110 | 形势与政策(5) | 0 | 16 | 16 |   |   |   | 5 |   | 
    
     | sd09010120 | 形势与政策(6) | 1 | 24 | 8 |   | 16 |   | 6 |   | 
    
     | 小   计 | 32 | 792 | 472 |   | 320 |   |   | 课外112学时 | 
    
     | 通 识 教 育 核 心 课 程 | 00051 | 国学修养课程模块 | 2 | 32 | 32 |   |   |   | 1-6 | 任选2学分 | 
    
     | 00052 | 创新创业课程模块 | 2 | 32 | 32 |   |   |   | 1-6 | 任选2学分 | 
    
     | 00053 | 艺术审美课程模块 | 2 | 32 | 32 |   |   |   | 1-6 | 任选2学分 | 
    
     | 00054(00056) | 人文学科(或自然科学)课程模块 | 2 | 32 | 32 |   |   |   | 1-6 | 任选2学分 | 
    
     | 00055(00057) | 社会科学(或工程技术)课程模块 | 2 | 32 | 32 |   |   |   | 1-6 | 任选2学分 | 
    
     | 00058 | 稷下创新讲堂 | 2 | 32 |   |   | 32 |   | 1-6 | 荣誉学分 | 
    
     | 00059 | 齐鲁创业讲堂 | 2 | 32 |   |   | 32 |   | 1-6 | 荣誉学分 | 
    
     | 小计 | 14 | 224 | 160 |   | 64 |   |   |   | 
    
     | 通识 教育 选修 课程 | 00090 |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组 | 2 | 32 | 32 |   |   |   | 1-8 | 任选2学分 | 
    
     | 小计 | 2 | 32 | 32 |   |   |   |   |   | 
    
     | 学 科 平 台 基 础 课 程 | sd02020560 | 工科数学分析(1) | 5 | 80 | 80 |   |   | 考试 | 1 |   | 
    
     | sd00920070 | 线性代数 | 3 | 48 | 48 |   |   | 考试 | 1 |   | 
    
     | sd02032510 | 工科数学分析(2) | 5 | 88 | 72 |   | 16 | 考试 | 2 |   | 
    
     | sd01020140 | 大学物理 | 4 | 64 | 64 |   |   | 考试 | 2 |   | 
    
     | sd02021420 |  理论力学 | 5 | 80 | 80 |   |   | 考试 | 2 |   | 
    
     | sd01020030 | 大学物理实验I | 1 | 32 |   | 32 |   | 考试 | 3 |   | 
    
     | sd01720551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 3 | 48 | 48 |   |   | 考试 | 3 |   | 
    
     | sd02020070 | 材料力学 | 5 | 83 | 77 | 6 |   | 考试 | 3 |   | 
    
     | sd00920010 | 概率与数理统计 | 2 | 32 | 32 |   |   | 考试 | 5 |   | 
    
     | 小计 | 33 | 555 | 501 | 38 | 16 |   |   |   | 
    
     | 专 业 教育课 程 | 专 业 必修 课 程 | sd02034160 | 新生研讨课 | 2 | 32 | 32 |   |   |   | 1 |   | 
    
     | sd02020800 | 画法几何与土建绘图(1) | 2 | 32 | 32 |   |   | 考试 | 1 |   | 
    
     | sd02035200 | CAD绘图 | 1.5 | 32 | 16 |   | 16 | 考试 | 2 |   | 
    
     | sd02030100 | 常微分方程 | 3 | 48 | 48 |   |   | 考试 | 3 |   | 
    
     | sd02031330 | 结构力学 | 4 | 64 | 64 |   |   | 考试 | 4 |   | 
    
     | sd02030210 | 弹性力学 | 4.5 | 72 | 72 |   |   | 考试 | 4 |   | 
    
     | sd02031770 | 数学物理方法 | 3 | 48 | 48 |   |   | 考试 | 4 |   | 
    
     | sd02034170 | 实验力学 | 3 | 64 | 32 | 32 |   | 考试 | 4 |   | 
    
     | sd02034180 | 振动力学 | 4 | 64 | 64 |   |   | 考试 | 5 |   | 
    
     | sd02034190 | 振动测试技术 | 1 | 32 |   | 32 |   | 考试 | 5 |   | 
    
     | sd02032260 | 专业英语 | 1 | 16 | 16 |   |   | 考试 | 5 |   | 
    
     | sd02034200 | 流体力学 | 5 | 88 | 72 | 16 |   | 考试 | 6 |   | 
    
     | sd02030850 | 机械工程基础 | 4 | 64 | 64 |   |   | 考试 | 6 |   | 
    
     | sd02030940 | 计算力学 | 3.5 | 64 | 48 |   | 16 | 考试 | 6 |   | 
    
     | sd02031380 | 结构优化设计(双语) | 2 | 40 | 24 |   | 16 | 考试 | 6 |   | 
    
     | sd02030930 |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分析 | 2 | 40 | 24 |   | 16 | 考试 | 7 |   | 
    
     | 小  计 | 45.5 | 800 | 656 | 80 | 64 |   |   |   | 
    
     | 专 业 选修 课 程 | sd02031780 | 数值分析与编程 | 2 | 32 | 32 |   |   | 考试 | 5 |   | 
    
     | sd02032560 | 轨道动力学 | 2 | 32 | 32 |   |   | 考试 | 5 |   | 
    
     | sd02034210 | 分析力学 | 2 | 32 | 32 |   |   | 考试 | 5 |   | 
    
     | sd02034220 | 传热学 | 2 | 32 | 32 |   |   | 考试 | 6 |   | 
    
     | sd02034230 | 板壳理论 | 2 | 32 | 32 |   |   | 考试 | 7 |   | 
    
     | sd02031970 | 塑性力学 | 2 | 32 | 32 |   |   | 考试 | 7 |   | 
    
     | sd02031030 | 建筑结构检验 | 2 | 35 | 29 | 6 |   | 考试 | 7 |   | 
    
     | sd02030440 | 复合材料力学 | 2 | 32 | 32 |   |   | 考试 | 6 |   | 
    
     | sd02030380 | 断裂力学(双语) | 2 | 35 | 29 | 6 |   | 考试 | 7 |   | 
    
     | sd02030470 | 钢结构基本原理与设计 | 2.5 | 41 | 39 | 2 |   | 考试 | 7 |   | 
    
     | sd02034240 | 钢筋混凝土结构 | 3 | 48 | 48 |   |   | 考试 | 7 |   | 
    
     | sd02032110 | 岩体力学 | 2 | 36 | 28 | 8 |   | 考试 | 7 |   | 
    
     | 小计 | 25.5 | 419 | 397 | 22 |   |   |   |   | 
    
     | 综合性实践教学 | sd06910020 | 军训 | 0 | 3周 |   |   |   | 考查 | 1 |   | 
    
     | sd02031640 | 认识实习(实训) | 1 | 1周 |   |   |   | 考查 | 4 |   | 
    
     | sd02034250 |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 1 | 1周 |   |   |   | 考查 | 6 |   | 
    
     | sd02034260 | 力学创新综合实验 | 1 | 1周 |   |   |   | 考查 | 6 |   | 
    
     | sd02034270 |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分析课程设计 | 1 | 1周 |   |   |   | 考查 | 7 |   | 
    
     | sd07030270 | 工程创新训练实践课程 | 2 | 2周 |   |   |   | 考查 | 5 |   | 
    
     | sd02031700 | 生产实习 | 3 | 3周 |   |   |   | 考查 | 7 |   | 
    
     | sd02035060 | 毕业实习 | 1 | 1周 |   |   |   | 考查 | 8 |   | 
    
     | sd02034280 | 毕业论文(设计) | 14 | 14周 |   |   |   | 考查 | 8 |   | 
    
     | 小计 | 24 | 27周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一、课程与培养能力、素质要求对应关系表
 
  
   
    
     | 课程名称 | 基本能力 | 基本素质 | 
    
     | A | B | C | D | A | B | C | D | E | 
    
     | 工科数学分析(1) | √ |   |   |   |   |   |   |   |   | 
    
     | 线性代数 | √ |   |   |   |   |   |   |   |   | 
    
     | 工科数学分析(2) | √ |   |   |   |   |   |   |   |   | 
    
     | 大学物理 |   | √ |   |   |   |   |   |   |   | 
    
     |  理论力学 |   | √ |   |   |   |   |   |   |   | 
    
     | 大学物理实验I |   | √ |   |   |   |   |   |   |   |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 √ |   |   |   |   |   |   |   |   | 
    
     | 材料力学 |   | √ |   |   |   |   |   |   |   | 
    
     | 概率与数理统计 | √ |   |   |   |   |   |   |   |   | 
    
     | 新生研讨课 |   | √ |   | √ |   |   |   |   | √ | 
    
     | 画法几何与计算机绘图 |   | √ |   |   |   |   |   |   |   | 
    
     | 常微分方程 | √ |   |   |   |   |   |   |   |   | 
    
     | 结构力学 | √ | √ |   |   |   |   |   |   |   | 
    
     | 弹性力学 | √ | √ |   |   |   |   |   |   |   | 
    
     | 数学物理方法 | √ | √ |   |   |   |   |   |   |   | 
    
     | 实验力学 | √ | √ |   |   |   |   |   |   |   | 
    
     | 振动力学 | √ | √ |   |   |   |   |   |   |   | 
    
     | 振动测试技术 |   | √ |   |   |   |   | √ |   |   | 
    
     | 专业英语 |   |   | √ | √ |   |   |   |   |   | 
    
     | 流体力学 | √ | √ |   |   |   |   |   |   |   | 
    
     | 机械工程基础 |   | √ |   |   |   |   |   |   |   | 
    
     | 计算力学 | √ | √ |   |   |   |   |   | √ |   | 
    
     | 传热学 |   | √ |   |   |   |   |   | √ |   | 
    
     | 板壳理论 |   | √ |   |   |   |   |   |   |   | 
    
     | 分析力学 |   | √ |   |   |   |   |   |   |   | 
    
     | 科学与工程计算 |   | √ | √ |   |   |   |   | √ |   | 
    
     | 航天器动力学 |   | √ | √ |   |   |   |   |   |   | 
    
     | 结构优化设计(双语) |   | √ |   |   |   |   |   | √ |   | 
    
     |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分析 |   | √ |   |   |   |   |   |   |   | 
    
     | 塑性力学 |   | √ |   |   |   |   |   |   |   | 
    
     | 建筑结构检验 |   | √ |   |   |   |   |   |   |   | 
    
     | 复合材料力学 |   | √ |   |   |   |   |   |   |   | 
    
     | 断裂力学(双语) |   | √ |   |   |   |   |   |   |   | 
    
     | 钢结构基本原理与设计 |   | √ |   |   |   |   |   |   |   | 
    
     | 钢筋混凝土结构 |   | √ |   |   |   |   |   |   |   | 
    
     | 岩体力学 |   | √ |   |   |   |   |   |   |   | 
    
     | 土力学 |   | √ |   |   |   |   |   |   |   | 
    
     | 军训 |   |   |   |   | √ | √ | √ | √ |   | 
    
     | 认识实习 |   | √ | √ | √ |   |   |   | √ | √ | 
    
     | 生产实习 |   | √ | √ | √ |   | √ |   |   |   | 
    
     | 工程创新训练实践课程 | √ |   |   | √ | √ |   | √ |   |   | 
    
     |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   | √ | √ |   | √ |   | √ |   |   | 
    
     | 力学创新综合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分析课程设计 |   | √ |   |   |   |   |   |   |   | 
    
     | 毕业实习 |   |   |   |   | √ |   | √ | √ | √√ | 
    
     |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   |   |   | √ | √ | √ | √ | √ | √ | 
    
     | 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 |   |   |   | √ | √ | √ |   |   |   | 
    
     | 毕业论文(设计) |   | √ | √ | √ |   | √ |   | √ | √ | 
   
  
  
 十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 类   别 | 课组号 | 课程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 分 | 总 学 时 | 总学时分配 | 开设学期 | 备注 | 
    
     | 课内教学 | 实践教学 | 
    
     | 大 学 英 语 课 组 | 00070 | Sd03110010 | 大学基础英语(1) | 4 | 120 | 64 |   | 1 | 新生根据入学英语分级考试结果,分别选修相应课程 | 
    
     | Sd03110020 | 大学基础英语(2) | 4 | 120 | 64 |   | 2 | 
    
     | Sd03110030 | 大学综合英语(1) | 4 | 120 | 64 |   | 1 | 
    
     | Sd03110040 | 大学综合英语(2) | 4 | 120 | 64 |   | 2 | 
    
     | Sd03110050 | 通用学术英语(1) | 4 | 120 | 64 |   | 1 | 
    
     | Sd03110060 | 通用学术英语(2) | 4 | 120 | 64 |   | 2 | 
    
     | 应修小计 | 8 | 240 | 128 | 112 |   | 自主学习112学时 | 
   
  
  
 备注:英文版参照中文版格式单独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