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反映着一个时代的进步与变迁。从维特鲁维到柯布西耶到贝聿铭,每位优秀的建筑师,都用敏锐的洞察力捕捉着细小的技术与社会变革,并成为新世界的创造者。为进一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提高土建学子观察力洞察力,提升学院学子美育水平和综合素养,土建与水利学院推出第二期建筑学生优秀作品集,营造美育氛围,陶冶大家情操。
1.方间巷里——小尺度、点线状的社区生活空间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旧的社区是情怀,新的设计是生活。在原有的生活氛围下,为社区增添绿意,为居民谋求便利。
王璨的作品选取“方间巷里——市井生活"为概念,按照老社区原有的生活氛围设计,从空间肌理上来看是对旧有市井街巷的尺度重塑。综合考虑周边建筑、沿街小商业、经济商圈、噪声、人群活动、视野等方面进行设计。将周围居民、生活和行人融入社区,保留老社区原有的生活氛围,在社区内部依托街巷布置不同尺度的活动绿地,形成可容纳市井生活的生活天地。
户型设计保留延续原有交流空间,结合电梯厅设置公共活动空间,增加公共空间的活力。单元楼底层作为商业与公共活动空间,单元楼间绿地结合景观作用进行布置,达到商用混行的目的。
2.四面荷花三面柳 家园坊里话人居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生活是快与慢的交织,在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中人们追寻更好的发展,在慢节奏的生活模式中人们享受久违的温情。快与慢的欢歌在方寸间的设计中唱响,这便是建筑设计的魅力所在。
谢淑杰的作品在总体规划定位上更好的适应周边的发展趋势,基于自身的现状,寻找新的适应的定位。根据周边的发展,社区在保留原有的基础上,会更加注重延续乐居与自然相和谐的意识形态,意与古城相互和谐,考虑更多的上游职业人员的居住可能性,考虑短租长租比例的增大、考虑小商品市场的新的活力。
快节奏的经济大组团生活模式:创作出大型公共connection空间一一临时的社区聚会、大型集中的贩卖场所。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可能性聚集在一起,营造经济、便捷、全方位适应快节奏的社交邻里空间。在快节奏中,孩子们有更多的可能性聚集在相同的公共场所,让混龄孩子聚集,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中有别样的社区交往空间,共同成长;家长借助孩子形成新的快速又慢速的社交。
慢节奏的小组团生活模式:对于老年人等渴望慢节奏生活的人群,他们更多的时间可以在楼下聚集交谈,形成更加稳固的熟人社会。他们会有公用的种植空间,不同家庭的孩子、老人、成年男女相互陪伴,在网格围成的城堡中寻找心灵的避风港,品味家与生活的味道。
3.混龄共享社区——东仓小区规划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邻里互动、老少同乐,无数人梦想在绿荫下畅谈的人生都将在这里实现。设计中的巧思将建筑这学科的人文性展现地淋漓尽致。
杨辰雨和张雨晴的作品关注度在于:在虚拟社交高度发达,真实的邻里社交活力减弱的当代社会,人们居住在同一屋檐下却鲜少有真实而丰富的交流活动,个体之间缺乏关心与理解。重塑多层级、有活力的邻里社交圈,构建灵活共融、绿色健康的混龄共享社区成为本次住区与住宅设计所关心的重点问题。
住区规划以混龄社区为概念。场地以城市支路南岗子街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地块。西侧为多层住宅区,供回迁居民居住,使用人群以老年夫妇或三代同堂为主。东侧地块为高层住宅区和青年公寓,使用群体相对年轻,为上班族和年轻夫妇。场地核心的景观轴横贯场地,将西部中老年住户与东部青年住户联系在一起,在保证不同群体有独立的活动空间的同时加强了代际联系。
以中间景观轴为媒介,保留了场地原有的泄洪沟水系,将“家家泉水户户柳”与“济南护城河”的意向进行提取和抽象,把泄洪沟的水系延伸进整个场地,拟在场地内打造新泉城风貌。
住宅单体设计延续共享社交圈和绿色生态住区的理念,构建多功能绿色共享阳台,满足不同居住者在不同时段的社交生活需求,促进邻里交往。
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均结合出挑阳台的檐口设置双层立面和垂直绿化装置,在不同对室内外微气候环境进行调节,降低能耗,减轻碳排放量,结合屋顶绿化的设计共同促进小尺度内邻里绿色社交平台的构建。
未完待续……
文/王志杰 2018级建筑系
(图/2018级建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