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成员于平应邀到访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与师生就“地球物理探测前沿发展与学科传承”主题展开交流。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超主持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王超书记致欢迎辞,简要介绍学院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成果,强调此次交流是深化校际合作、推动学科交叉的重要契机。
于平教授以“黄大年精神的时代回响”为题开启专题报告。她回顾了黄大年教授带领团队突破航空重磁探测技术瓶颈的科研历程,讲述了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感人事迹,并指出:“黄老师用生命诠释了科技报国的信念,他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位地学人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

交流环节中,师生围绕无人机平台技术迭代、车载雷达应用场景拓展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针对“跨专业学生如何快速入门地球物理学科的研究”等系列问题,于平教授建议在场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培养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
杨洋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强调,黄大年精神为地球物理研究注入了灵魂,其团队开创的移动探测技术体系至今仍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杨洋教授表示,未来两院将在无人机探测平台研发、海洋地质联合科考等领域深化合作,并探索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
本次交流活动既是对地球物理学科发展脉络的梳理,更是一场科研精神与学术理想的生动对话。未来,两院将以此次交流为起点,在关键技术攻坚、人才联合培养中续写黄大年精神的时代篇章,为破解资源勘探“卡脖子”难题、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育更多“地学脊梁”。
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院杨洋教授、学院学生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文:田云汉
图:郑书一